本刊讯 11月2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新闻办发布《2019年排放差距报告》称,世界正朝着升温3.2℃的方向前进,从而带来更广泛、更具破坏性的气候影响。该报告称,G20国家的碳排放量高达全球总排放量的78%,但其中15个成员国尚未出台时间表致力于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0年至2030年之间不能以每年7.6%的水平下降,世界将失去实现1.5℃温控目标的机会。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10年来,《排放差距报告》一直致力于引起人们的警觉,但10年了,全球碳排放量却始终处于上涨的趋势。从来没有哪个时刻比当前更紧急地要求我们重视这一科学报告。如果我们还不听从科学警告,不采取严厉措施扭转排放趋势,我们就只能继续目睹致命性、灾难性的热浪、风暴和污染的发生。”
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有关情况,以及中国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COP25)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建设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与各方携手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贡献了中方倡议及主张。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将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此次大会主要有四个任务需要重点解决,包括努力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的谈判;推动资金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做好2020年前行动和力度的盘点;坚定发出支持多边主义的强烈政治信号。
此前,新西兰国会于当地时间11月7日通过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零碳法案》,旨在使新西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050年基本实现碳中和。法案要求,到2050年,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都要减少到零。到2030年,甲烷排放量将减少10%,到2050年将减少24%至47%。总体目标是,新西兰尽其所能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以内。这是新西兰努力履行《巴黎协定》承诺的一部分。
据悉,原定于12月2日至13日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将移师至马德里举行,智利将继续担任本届气候大会的主席国,大会将按原定时间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