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气候韧性交流周呼吁企业、政府及社会力量同心协力

发布时间:2024-12-23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作者:媒体中心

2024年12月11日—13日,“同心协力,刻不容缓:气候韧性交流周(CREX-Week)”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东帝汶的51位发言嘉宾连续三天接力,与240余位到场观众共同分享和探讨在《巴黎协定》十年在即的关键之时,如何加强气候韧性的国际合作,更好适应气候变化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影响。

气候韧性交流周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China)、乐施会(Oxfam Hong Kong)共同主办,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协办。今年的气候韧性交流周包含“企业创新日”“政府引领日”“社会参与日”三大主题,汇聚到来自政府、企业、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社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者。交流周期间还举办了气候韧性摄影展,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记录了贫困群体面临极端天气影响的挑战与希望,为与会者带来了直观且深刻的视觉冲击。

2023年夏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用“沸腾时代”这个新名词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出了新的警告,直言亟需协同有效的气候活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乔展(James George)在欢迎致辞中表示:“我们共聚一堂,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加强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建设更具气候适应能力的社会。只有将所有伙伴团结在同一个议程上,才能加快行动,为大规模的创新解决方案铺平道路。”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罗玉兰寄语道:“希望通过本次气候韧性周活动,促进南方国家及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互动,提高青年人在气候韧性议题上的关注和参与。各界携手才能共同助力南方国家提升气候韧性,最终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有关气候韧性的目标。”

企业创新日:气候融资和技术创新

企业不仅是创新的源泉,也是资源配置的枢纽。12月11日的“企业创新日”聚焦“企业视角下的融资和技术创新”,探讨了气候适应所面临的资金缺口,气候融资的创新模式、应对策略,以及企业参与气候韧性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卫东在致辞中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致力于支持企业在气候适应方面的创新和实践。我们与企业合作,推动可持续金融标准的制定,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分享。气候变化是我们的共同挑战,也是我们合作的契机。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创新为动力,以合作为桥梁,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具有气候韧性的未来!

主题演讲环节,乐施会亚洲政策与倡导协调员Sunil Acharya分享了亚洲气候融资的现状与挑战,他强调融资需注意公平、透明和高效发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投资方案专家张国平介绍了多边开发银行在气候投融资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他强调未来十年行动至关重要,需扩大规模、提升速度,共同采取行动;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农业与食品项目负责人李少欣重点介绍了近期发布的气候韧性投资分类目录及其方法学;瑞士再保险公共利益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负责人王君博从保险行业的角度,探讨了气候适应投融资的前景与机遇;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带来了“五步法”帮助企业构建气候韧性。

在实践分享环节,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吴光豪以广西农村信贷应对极端天气事件为例,展示了绿色金融在银行业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国网温州供电公司技术专家魏亚楠分享了构建更具韧性的能源系统的经验;乐施会尼泊尔国家团队气候变化与灾害管理项目技术协调员Bibek Karki介绍了尼泊尔气候融资的现状与前景。

圆桌研讨环节,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多方代表,围绕企业参与气候韧性建设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从国家整体适应到气候适应投融资再到企业气候韧性应对,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引领日:政策制订与国际合作

政府在气候适应方面既是政策的制定者,行动的实施者,也是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12月12日的“政府引领日”聚焦于“政府在政策制订及国际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分享了中国在制订气候适应政策框架、推动早期预警及大数据支持的技术创新,也与来自孟加拉和尼泊尔的嘉宾探讨了加强气候适应国际合作的需求和行动。

气候脆弱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着种种挑战,但从未停止探索适合本土的气候应对路径。孟加拉驻华使馆经济参赞Mohammad Mominul Hoque Bhuiyan讲述了孟加拉国在穆罕默德·尤努斯的“社会事业”“三个零”思想指引下的创新探索,尼泊尔马德什省昌德拉布尔市副市长Jaymala Kumari Chaudhary强调了城市建设气候韧性的重要价值,并呼吁更多力量关注并支持尼泊尔在应对气候方面的行动。

中国的气候应对行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服务。主题演讲环节围绕中国经验,提供了理解中国如何积极的开展气候适应行动的宝贵视角。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了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当前气候安全面临极端灾害的复合性、级联性、季节性、区域性变化,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和临界点的新特点和挑战。“无论是极端灾害的早期预警还是气候系统临界点的早期预警,都呈现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状态”。构建风险早期的预警系统需要政府在资金端、技术端研发端及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积极影响。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陈志华详细阐述了中国适应气候行动的进展与现状。中国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并在这张大网下协同开展具体工作,比如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试点,推动省级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方案的制定。他提出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NDC)时应全盘考虑减缓和适应,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副研究员费伟良分享了气候韧性建设之东盟合作实践及经验。历经近三十年,中国—东盟已经形成了多层次、成熟的环境气候领域合作机制,涵盖政策对话、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和联合研究,重点在气候创新网络、绿色价值链等领域,并已初见成效:“气候适应投资具有经济的收益性,能够带来巨大的整体收益。”

在国际实践分享环节,乐施会孟加拉国团队气候公正与自然资源权利项目负责人Mohammad Emran Hasan介绍了融合创新、社区主导的气候适应工作,降低相对贫困群体在气候变化下的生计挑战和生活风险;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史湘莹分享了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社区治理,赋能当地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经验。

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强自然生动的主持下,来自国家应对气候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C40中国项目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专家们,围绕政府在推动气候韧性国际合作中的关键角色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政策创新的建议。

社会参与日:利益相关方与参与机制

在气候适应的过程中,妇女、儿童及青年所代表的多元视角和声音、社会组织作为链接不同社会群体的纽带,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月13日的社会参与日,关注利益相关方视角及参与机制,旨在促进社会各界在气候韧性建设中的积极参与。

女性既处于气候危机的最前线,又可以成为绿色变革的推动者。联合国妇女署性别与气候变化官员张笑寒分享了女性与气候变化国际洞察,强调了性别平等在气候韧性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媒体中心主任胡文娟介绍了气候韧性、女性与商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华环保联合会青少年环境友好行动委员会秘书长高锦怡介绍了社会组织推动青年参与气候行动的实践与经验;乐施会东帝汶团队策略和传播负责人Adilsonio da Costa Junior分享了东帝汶在气候适应方面的挑战与实践。“将女性纳入气候行动和决策进程,不仅在法律和道义上是必须的,而且对采取有效和的气候行动至关重要。”胡文娟如是说道。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尼泊尔农村发展中心、东帝汶有机肥料组织等机构的代表,围绕构建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对话到行动,共同探索加强多边合作、推动气候韧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多样的艺术形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感知和兴趣。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谦及其团队现场带来了气候音乐与声音的艺术传播的思路及青年共创的世界第一部全人工智能(AI)制作的应对气候变化音乐作品。乐施会东帝汶团队传播协调员Aderito Do Rosário Da Cunha Mambares通过气候适应图片直观展示了气候变化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音乐+图片,在绘声绘色中为与会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应对气候变化,青年在行动。非正式会谈环节,在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璟珉轻松幽默的主持氛围中,中外青年代表以“气候韧性之我见”为主题,分享了各自对气候变化的理解、行动与展望,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议题上的主动担当与创新突破。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一新生李姝于的真诚发言赢得了全场掌声:“自从意识到气候变化,我出门都背双肩包,从不使用塑料袋。也会和同行者建议不要使用塑料袋,如果有需要可以放进我的双肩包里。”

在为期三天的气候韧性交流周中,与会者通过主题演讲、实践分享、圆桌研讨和非正式会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气候韧性建设的多维度、多层次议题。不仅展示了各方在气候韧性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也为推动全球气候韧性合作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借鉴。

诚如乐施会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团队经理梅家永所言,气候韧性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投资与商业组负责人王亚琳呼吁各方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气候韧性建设的全球共识与行动。未来,主办方将继续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气候韧性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李一平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气候韧性交流周
返回顶部
登 录

登录
说明:申请加入可持续发展行动展示厅,请联系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申请账号发布行动案例信息,联系电话:010-62160423
关闭